首页 > 工程 > 内容页

如何治理积水内涝?北京建成区70%降雨就地消纳利用

2023-08-19 22:16:38 来源:新京报

下雨天,如何让城市更“吸水”?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北京市从完善工程设施体系、完善设施管理能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建成区达标面积比例达到31%,实现70%降雨就地消纳利用。

北京市水务局海绵城市工作处副处长王志丹介绍,目前,中心城区雨水箅子已完成“平立结合”改造5.9万处。记者了解到,原先的雨水箅子大多平于路面,但是在下雨天,树叶、杂物等容易顺着水流遮挡住箅子,造成排水不畅。“平立结合”是在原有雨水箅子旁的马路牙侧面新增一个泄水口,一旦平箅被杂物堵住,立箅还能承担收水功能。

此外,近年来,水务部门还打通“断头管”17处,进一步畅通排水。


(相关资料图)

积水点治理也是解决城市内涝的重要方面。王志丹介绍,按照“当年发现,次年治理”的原则,水务部门已滚动治理积水点119处。同时,升级改造90座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新建调蓄池66座,增加调蓄能力21万立方米。根据《北京市城市积水内涝防治及溢流污染控制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到2025年,实现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重点道路达到小时降雨65毫米不发生积水,其他道路及新城重点道路达到小时降雨54毫米不发生积水。

此外,水务部门还建立了积水点自动监测站295处,向社会发布积水内涝风险地图,提醒市民规避积水内涝风险。对重点桥区、易积水点分别落实“一点一策”,修订完善11类280余个应急排水预案,移动抽排装备规模达30万方/小时。优化完善中心城区抢险基点布局,实现抢险单元30分钟内到达、核心区20分钟内到达。

近5年来,水务部门在汛期来临前都要对雨水口、检查井等排水设施开展小“手术”,清掏管道内的杂物,让雨水排放更顺畅。这样的清掏范围还重点向社区、村庄延伸,2023年累计清掏雨水设施1万公里以上。

探访1

石景山保险产业园:园区85%硬质路面能“吸水”

石景山保险产业园如同一个小型的花园,园区内台阶式的下凹绿地里栽种着各式各样的鲜花和绿植,为园区增色不少。石景山区海绵办翟杰一告诉记者,下凹花园绿地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雨水收集“神器”。她解释说:“园区地势北高南低,所以我们就设计了这种台阶式的下凹绿地。雨水下到绿地里,不仅滋养了植物,还能顺着台阶一级一级往下流,最后进入园区的调蓄池进行回收利用,实现雨水的就地消纳。”

记者在园区看到,不仅花园、下凹式绿地能“吸水”,写字楼的屋顶也是大“海绵”,不少企业在屋顶栽种了绿植,一家幼儿园还将屋顶改造成花园、菜园,孩子们多了亲近大自然的空间,下雨天绿色的屋顶还能起到收纳雨水的作用。

8月15日,石景山保险产业园,一家幼儿园屋顶种植了绿植。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

近年来,透水砖、渗水路面得到广泛使用,在石景山保险产业园也同样如此。园区暖通工程师那会义向记者展示了路面渗水试验。那会义拎来一大桶水, 冲着路面倒了下去。记者看到,虽然水流流速很快,但路面就像干燥的海绵,可以把水快速吸干,一点儿积水都没有。

8月15日,石景山保险产业园内,园区暖通工程师那会义做路面渗水试验。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

那会义告诉记者,这种路面的材料是透水混凝土,兼具了很好的透水性和混凝土路面的硬度。“刚刚过去的这次暴雨,因为园区有85%的硬质路面都实现了透水铺装,所以园区在暴雨中没有受到影响。”

探访2

海淀区清河片区:为排水管线“扩容”,解决积滞水难题

海淀区清河片区有多个居民小区、写字楼,因地势不利以及市政基础设施老化等原因,该地区在汛期长期积水,形成内涝和多个积水点。北京市政工程设计工程研究院水资源与环境院综合室主任李张卿介绍,这一区域曾经有7个积水点,积水最深时有50多厘米,附近居民、上班族、往来市民深受其苦。

为解决片区内排水能力不足、积水严重等问题,水务部门启动京藏高速辅路南段西侧雨水管线工程,为管线“扩容”。该工程全长约3.7公里,穿越安宁庄路、安宁庄后街、安宁庄中街、小营西路、清河中街、小清河路(清河北侧路)等6个路口。李张卿介绍,工程竣工后,区域内的排水能力较以前提升了约6倍。

如何实现排水能力增强?记者了解到,该工程扩大了沿G6高速公路的主管线口径,未来,4条“支线”还将直通主管线,让雨水畅通进入管线后汇入清河,从而不造成道路积水。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